导航导航

首页  >   古城文化 > 小城故事

泉州大典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

QUANZHOU DADIAN LANDSCAPED GARDEN AND ANCIENT
CONSTRUCTION CO., LTD.

小城故事

2016-03-27

崇武百家姓

    崇武镇,是明初建崇武城后才发展起来的,这里历来人口变化较大,直至清朝末年还有旧村庄废弃,如明代的西梁、山前、后浒,清代的庄厝、后园、后山及口传的峰西村等,在惠东地区的历史发展上,崇武镇更具典型性。由于明初屡受倭患,明王朝为此加强了防务,崇武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军事要塞,才受到人们的重视,汉人大批迁入,使崇武城区遂有了“百家姓”之称。
    据《崇武所城志》载,明初建城后,城内原居民有张(3户)、王(2户)、曾(2户)、陈、汪、郑等姓人,住古小兜村(今潮乐村)地的只张姓2户,王姓和曾姓各1户。10户中张姓1户系宋末自泉州城内迁来,曾姓系宋末自本县张坂镇山兜村迁来,其余户情况不详,有6户是从周围迁入城内的。因此,按来历不同的宗族计算,有百家以上。这些居民除建城前定居的10户外,可分几种类型:
    (1)明代驻所官员随带家眷定居的“官籍”户。明崇武所配正千户一员,副千户二员,百户十员,镇抚二员,后来有升调及故绝。今尚存有钱、张(2户)、徐、经、吴、汪、史、王、黄、邓、江等12个宗族。这些官员都系中央直接委派,现存中来自安徽省和河南省的有9户。
    (2)明初建城后戍军定居的“军籍”户。明崇武所驻有士兵1000名,小旗100名,总旗20名,初从泉州各县抽集,洪武二十七年与漳州镇海卫玄钟所驻军互调,故定居的系漳州籍。明万历元年版《惠安政书》载,此类军户有61户。现在能查到依据的有黄(2户)、詹、戴、张、卢、林、何、连、孙、洪、刘、谢、余、康、阮、王等17个宗族。
    (3)明代迁入谋生的“民籍”户。现存有族谱或从志书中可找到依据的有魏、黄、汪、蒋、杨、陈、丁(2户)、吕、李、罗、甘、哈、蔡、龚、周、候(有说系建城前定居)、庄等18个宗族。这些宗族的祖先多数来自泉州(包括今鲤城、晋江市、石狮市)及本县各地,少数来自漳州。
    (4)清代迁入谋生的“民籍”户。数量很多,现可查证的有李、赵、涂、冯等宗族,都是本县各地的商业和手工业户。清代末年更是大批涌进,现住西华村的50个姓中,半数以上是此时迁入的。此外,城内的许、辛、苏、柯等宗族,居住时间不迟,但何时迁入无考。
    崇武镇郊区现有15个自然村,居民有张、陈、王、黄、李、曾、蒋、刘、蔡、杨、梁、谢、庄、辛、吕、苏、纪、温等18个姓,多数村有2个以上姓氏。这些居民除峰上村的20多户李姓祖先系明代以前迁入的外,其余是明清两代迁入。如明初迁入的大乍村蒋姓、张姓,溪底村王姓,前安村陈姓,官住村黄姓,山柄村曾姓,港乾村张姓,峰东村王姓,溪底村刘姓,前安村黄姓,山柄村曾姓,港边村梁姓;清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迁入的大乍村苏姓,田北村黄姓,官住村谢姓,西铺村辛姓等。郊区居民18个姓40多个宗族,多数没有谱牒,祖先迁入情况也无考。估计属单身来此入住的不少,这就在这一带形成一种变相的从妻居,对后来的婚姻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
   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,崇武城内上百代个宗族,有祠堂的仅鉴湖张氏、庐江何氏、彭城刘氏、文献黄氏、霞田张氏五个宗族。而城外清代兴建祠堂的就有大乍村张氏、五峰村蒋氏、溪底村王氏、前安村陈氏、霞西村曾氏、官住村刘氏。  

【古城文化友情提示】大典尊重原创者版权,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,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。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。

上一篇:崇台亲缘

下一篇:崇武半月沉湾

TOP

© 泉州大典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 闽公网安备35052102000537    闽ICP备05000897号   
全国咨询热线

0595-87679000